班級活動的組織與實施主要包括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結束階段。為了保證班級活動順利開展,並取得良好教育效果,在活動開展的不同階段班主任都要注意做好相應的工作。
一、做好班級活動的準備工作
師生確定了班級活動的主題,並製訂出活動計劃後,就要發動全班同學為活動的開展做認真的準備。班級活動的準備既包括精神方麵的準備,也包括物質方麵的準備。班級活動的準備過程也是對班級進行教育、學生進行自我鍛煉的好機會,甚至有一些活動的重頭戲恰恰在活動的準備階段。例如,主題班隊會之前的節目準備、資料的搜集等都給學生以重要鍛煉的機會。充分的準備不僅是班級活動開展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活動的組織實施階段順利進行的保證。在活動的準備階段,師生主要進行如下內容的活動[1]:
(1)給學生做動員會。教師通過動員會調動班幹部和每一個同學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地為活動做準備。
(2)相關知識和背景資料的搜集與了解。例如,發言稿的準備,資料的整理及呈現方式等。
(3)班級活動過程中的人員安排及角色分配。
(4)活動過程的推敲及模擬演練。
(5)活動場地的準備、活動工具及道具的準備,以及條幅、鮮花等烘托活動主題的裝飾物的準備。
(6)給要參加活動的班級外人員發邀請函。
二、教師在組織實施班級活動中要注意的問題
班級活動的組織和實施跟學科課程的組織與實施相比具有較大的不同。
中小學的學科課程在於傳授係統的知識,重點發展學生的認知能力。這種課程模式在組織過程中偏重於知識的邏輯,致使一些課程組織過程符合學科領域的規律和教師的教授需要,而與學生個體的有意義發展相去甚遠,即學科課程在體現出知識的係統性同時也暴露出往往忽視學生心理發展規律的短處。就像活動課程一樣,班級活動更應該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不僅考慮培養目標的需要,更力求照顧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在組織活動時,依據活動心理學和學生心理內化與順應的規律,以及社會互動的原理促使學生建立起不斷發展的知識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