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活動是指課堂教學以外的,以班級為單位,重點在於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活動。班級活動是班級建設的重要條件,是個體獲得全麵發展的重要途徑。班級活動曆來受到學校的廣泛重視,組織與實施班級活動也成為班主任一項重要的日常工作內容。[1]
一、班級活動的意義
(一)班級活動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學校中以教育為目的的所有行為都稱為教育活動。教育活動包括教師的教學活動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包括課堂內的活
動和課堂外的活動。班級活動是學校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2]
學校教育活動是豐富多彩的,有不同內容、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還有不同目的、不同空間、不同主體的教育活動。多種形態教育活動的呈現是由於學生的社會生活和發展需求是多方麵的。不同的活動形態在學生的發展中表現出不同的優勢。課堂教學能夠較為有效地傳播科學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班級活動則對於發展學生的品德、性格、心理、實踐能力等有著突出的優勢。
例如,對於學生品德方麵的培養不在於讓學生掌握客觀性的知識,而是形成發展學生本身的某種特質,這種特質即學生的品德。品德處處表現在個體的行為中,是個體修養的一部分,是個體內在的東西,而不是身外的客觀知識。這樣的教育內容隻靠講授、背誦是起不了什麽作用的,需要通過學生的具體體驗,在情境中增強道德意識,體會道德要求,解決道德衝突。學生知識等學術水平以外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借助於各種活動。
班級活動的有效展開是實現學生全麵和諧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班級活動是學生認識社會的重要途徑
學校開展的班級活動在內容上豐富多彩,在形式上也多種多樣,為學生認識社會提供了很好的機會。思想道德的學習過程需要有一個現實的背景給予支持,尤其是少年兒童,他們在學習較為抽象的思想意識要求與道德條目的要求時需要一些感性的知識。這些知識包括了解社會機構、了解人的基本社會行為、了解社會分工、了解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狀況、了解社會政治經濟現象、了解與兒童發展緊密相關的社會規則與製度。除此之外,還要了解中國和世界的地理和風土人情以及人類所處的自然環境的狀況,人與自然的關係等知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