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集體的概念
一個班的學生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學計劃和教學要求組織起來的學生群體,這樣的學生群體還不能稱之為班集體。要掌握班集體的概念,須先理解班級學生群體的概念、類型與特點,以便更加深刻地理解班集體的概念。這對搞好班集體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班級學生群體及其類型
班級學生群體是班級群體內部因班級工作需要或者性格愛好相近,同受外界壓力等原因,形成的共同活動人群。根據班級學生群體形成的特點,可以將其分為正式學生群體、非正式學生群體和參照群體三大類。
1.正式學生群體
正式學生群體,是指在學校行政、班主任或相關社會團體的領導下,有組織、有共同目標和共同的活動需要而正式成立的群體。它通常包括中小學班級中的團支部、少先隊、班委會、課外活動小組、班刊編輯小組、學科小組、文體小組等。正式學生群體會得到學校的支持,以及班主任和有關教師的指導。正式學生群體的任務與目的明確、成員穩定,有一定的章程和組織紀律,活動效率比較高。正式學生群體如果組織得好,會更好地教育團結全班學生,有利於群體內個人和班集體的健康發展。班級中的正式學生群體是搞好班集體建設和管理的組織基礎。
2.非正式學生群體
非正式學生群體,是指學生自發形成或組織起來的群體,一般以地緣關係、興趣關係、情緣關係以及其他需要為聯係紐帶而自由結合形成。非正式學生群體的成員有比較固定的相互關係結構(鄰居、親友、同學等)及協調性較強的行為規範。非正式學生群體有其自身特點,一般由較有威信與能力的學生領頭,活動由大家商量確定或由領頭人根據大家需要而定。非正式學生群體的成員性情相近,誌趣相投,有共同需要,交往與活動一般較頻繁。在小學高年級和中學中都存在著一定數量的非正式學生群體,一般占學生總數的15%。在經濟發達地區,青少年非正式學生群體形成率較高。在班級中,非正式學生群體一般分為四種類型:一是求知型。這部分學生勤奮好學,知識麵廣,成績優良,這類群體的行為目標基本上與班級目標一致。二是嫉妒型。這部分學生的成績不錯,個性強,但心理素質較差,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嫉妒並詆毀別人,這部分學生對班集體建設不利。三是興趣型。這部分學生貪玩,不思上進,對集體不關心,但他們思維活躍,有特長,有共同的興趣。四是反抗型。這部分學生是班級中極少數人,他們不思學習,不求進取,缺點較多,還經常與校外的無業人員頻繁接觸,有不良習氣,不文明行為多,經常違反校規校紀。在班集體建設中,班主任要高度重視非正式學生群體對班集體建設的積極與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