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班級
(一)班級的概念
班級隨著班級授課製的出現而產生,作為一種教學組織形式而存在。隨著班級的功能與教育價值因曆史發展而不斷拓展,班級不再是單純的教學組織形式,而是已經成為學校進行教育和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校行政體係中最基層的行政組織。
班級是學校為實現一定的教育目的,將年齡相同、文化程度相近的學生按一定的人數規模建立起來的教育組織。班級不僅是學生接受知識教育的資源,也是學生社會化的資源、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資源。一個班級通常是由一位或幾位學科教師與一群學生共同組成。整個學校教育功能的發揮主要是在班級活動中實現的。
(二)班級的作用
隨著學校教育與班級的發展,班級功能經曆了由突出知識教學的功能,到發展學生社會性與個性、保護健康與健全人格等基本作用的發展過程。
1.發展學生的社會性,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
教育社會學認為,班級是一個微型社會。即是說,班級存在一定的組織結構,履行學校的社會職能,班級集體的共同願景、發展目標、組織結構、角色分配、人際互動等,都是社會關係的縮影和投射,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社會化的發展。
2.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特殊才能
班集體的學習、交往及活動的經曆和體驗是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資源。一方麵,班集體能夠提供學生個性發展的有利條件。另一方麵,班集體為學生特殊才能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班級活動中經常得到重視、受到關注、贏得肯定和欣賞的學生,往往有積極的體驗,形成積極進取的個性,反之則可能會形成消極的個性。關注班級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為他們提供展示才能、發揮作用的機會和條件,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班集體中找到自己發揮作用的舞台,使他們的個性在班級的各種活動過程中得到更好的發展是成功的班主任共同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