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的基本意義在於增進人的道德自由,培育人的道德智慧,提升人的道德福祉,前輩哲人無不為此孜孜以求,銖積寸累。然而隨著現代性對古典心性的拆解,道德相對主義、道德虛無主義將道德本真撕裂為碎片,人類如何在此種精神境遇中重新建構德福一致的價值體係成為當前道德哲學乃至道德教育哲學最為核心的思想主題。一方麵,道德是否可教的本體論難題亟待答複,另一方麵,物質主義、功利主義的道德教育理念與製度構成也需要進一步的理性反思。而且,道德教育已經不再僅僅作為學校的一種職能,而是關涉由現代性催生的諸多爭執。作為學校的一種職能,學校道德教育的原則與方法需要得到係統地反思與批判;作為解決現代性爭執的可能方案,學校道德教育則需要提出新的改進策略,以引領社會風氣的健康發展。學校道德教育能否應對價值多元與價值消解的挑戰,並自覺參與現代性的道德救贖,已經成為學校道德教育的必然擔當。
麵對“古今之爭”的精神張力,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道德文化已經不再僅僅作為一種曆史資源,它所訴諸的人心秩序與道德製度建構業已成為當前現代性拯救的一個思想方案。古典心性與現代性的相遇構成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巨大“文本”,為此所有有誌於道德教育的思想者必須提出具有足夠容量的思想框架,以應對經典重釋與時代命題的雙重挑戰。處於社會轉型期的中國,道德教育正遭遇著理論與實踐的嚴峻挑戰。文化的多元奔放,各種社會思潮的奔湧激**,相對主義的不斷蔓延,傳統道德文化的時代承續,異域道德思想的民族轉化,對這些問題的思考與解決不僅關涉著當前道德教育能否擺脫困境,而且尤為重要的是關係到21世紀中國社會的道德前景和道德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