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

第二節 大學生常見心理疾病

字體:16+-

如果心理困惑沒有得到及時化解,便有可能被強化。當負性情緒體驗在時間上和強度上都影響當事人的正常生活時,心理困惑便有可能轉化為心理疾病。

一、心理疾病及其鑒別

心理疾病是指人的大腦功能失調,導致認知、情感、意誌和行為等精神活動出現不同程度障礙的疾病。每種心理疾病除具有各自明確的定義外,還都具有以下特點:①症狀的出現不受病人意識的控製;②症狀一旦出現,難以通過轉移令其消失;③症狀的內容與周圍環境不相稱;④症狀會給病人帶來不同程度的社會功能損害。

心理疾病的鑒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進行:

(一)三維度的對比分析

(1)縱向標準:與以往的心理狀態相比,精神狀態的改變是否明顯。

(2)橫向標準:與周圍大多數人的言談和行為相比,差別是否明顯,持續時間是否超出一般限度。

(3)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結合當事人的心理背景和當時所處的情境進行具體分析和判斷。不但要看精神症狀是否存在,還要觀察症狀出現的頻率、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

(二)統計學標準

心理特征測量的結果一般為正態分布,在正態曲線上,居中的大多數人屬於心理正常範圍,而遠離中間的兩端則被視為“異常”,以心理特征偏離平均值的程度來判定,偏離平均值程度越大越不正常。“心理異常”是相對的,它是一個連續的界限。以統計數據為依據,確定正常與異常的界限,多以心理測驗法為工具。

(三)社會適應標準

正常與異常主要是與行為的社會常模比較而言的,看當事人是否依照社會生活的需要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是否根據社會要求和道德規範行事。通常而言,心理異常者不能按照社會認可的方式行事,行為後果對本人或社會產生不適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