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和死亡,是生命的兩個端點。中國人講的“五福臨門”,其中重要的一福便是“考終命”,即“善終”,臨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裏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盡管現代生活境遇的變化,身體的病痛和各種橫禍,讓人真正“善終”已經很難,但是,對於臨終者做好最恰當的身心靈的關懷和陪護,如臨終關懷、臨終陪伴以及醫學上的安寧療護,讓臨終者可以減少痛苦和恐懼走向死亡,提高死亡品質和生命品質,是我們應該努力的。
一、臨終病情告知
如果我們的親人被診斷出罹患絕症,將不久於人世,我們到底是否應該以及如何告知病人真實的病情?這其中麵臨的問題是,我們準備告知或者不告知的“病情”的內涵是什麽?是病名(如肝癌)還是全部疾病資料(包括檢查的報告及藥物等)?是否告知治療的方式與目的?是否告知疾病的預後和疾病的嚴重程度?是否告知病情會影響病人的平安?影響是一時的還是長程的?基於生命倫理學的“自主原則”和“不傷害原則”,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評估和思考的。
綜合文獻與經驗,研究者們提出了病情告知的6W原則。[13]
Why?在醫學上、倫理上、心理上、靈性上、對病人及家屬的關係上,有什麽強有力的理由告知或不告知?若找到理由,才可決定告知或不告知。
When?什麽時機與病人談病情最恰當?一般而言,應讓病人主導。當病人主動詢問時,或病人用隱喻含蓄表達要交代遺願或後事時,我們可引導他表達更多他的所思和所感,靜靜聆聽,以關懷接納的態度讓病人感覺被尊重、被了解,他就會將埋藏在心底的感覺或想法分享出來。我們可能會驚訝地發現,問題根本不是要告知病人多少病情,而是病人已孤獨許久的情緒釋放出來,有人聆聽分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