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產生生命困頓的原因,是多方麵的,既有個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原因;既有學校的原因,也有個人生活方麵的原因;既有心理上的原因,也有靈性上的原因。但是,從教育角度來說,根本上是生命教育的缺位和人文教育的缺失。前者導致大學生缺乏正確的生命觀、生死觀、生活觀,後者導致大學生沒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人倫觀。從個人生命成長角度來說,大學生的生命困頓又與自己生命正經曆“精神斷奶”的煩躁相關,它導致大學生不能安身、安心、立命。
一、生命意識的缺乏
從全人生命健康來看,大學生的生命困頓,根本上是由於對生命自身缺乏正確的、本質的認知,或者說隻有錯誤的、表麵的認知,由此導致無法正確麵對生活中所遭遇到的諸多事件或者現象。[6]
首先,大學生缺乏對生命的神聖性的認知,從而形成泛科學主義的純粹生物學生命觀。個體生命不隻是一團肉體的自然生命,還是具有精神信念的精神生命,是具有社會關係的社會生命。當人類對生命本身做越來越深入的分析研究時,生命的神聖性便逐漸被解魅。當生命的裏裏外外都像一張白紙一般**在每一個人的麵前時,當生命能像我們製造其他商品一般可以任意設計並從工廠的流水線上大批量地生產出來時,生命的神聖性便**然無存了。當生命喪失其神聖性後,人對待生命的態度也就不再可能是敬畏和尊重了,於是便出現殺人或自殺現象。
其次,大學生缺乏對生命與死亡相互滲透的辯證認知,從而形成對死亡缺乏自覺的盲目主義的生死觀,導致對死亡和生命的雙重無知。對於生命來說,生與死是其兩麵。從根本上說,人生問題的解決必須求之於對死亡問題的體認,而死亡問題的解決又必須求之於人生問題的化解。因此,對死亡的思考與體認,實際上是人生真相彰顯的最大契機。由於缺乏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現代大學生對於生死互滲的辯證關係缺乏認知,由此導致兩種極端:或者以為死亡是解決生命問題的最後答案,以為死亡可以讓生命問題“一了百了”;或者以為死亡隻不過是肉體生命的暫時消失,生命可以簡單輪回,“腦袋掉了無非碗口那麽大個疤”“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這樣的生死觀將生命與死亡完全對立,不能在生命與死亡之間建立起辯證的滲透。活著還是死去,成為一個類似莎士比亞“to be or not to be”的絕對化選擇,這是當下大學生心理危機極端表現的深層次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