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大學生心理健康與生命教育

第二節 大學生的人格與自我

字體:16+-

依據埃裏克森的人格八階段理論,大學生處於青年早期,其主要任務是親密關係的建立。但是客觀上,由於中國的大學生在中學期間沒有充分的機會和條件完成青年期的“自我同一性”的建立,所以,中國的大學生實際上麵臨著完成青年期的自我統合和成年早期的親密感建立的雙重任務。

一、自我統合的生命任務

自我同一性是一種熟悉自身的感覺,是一種知道自己將會怎樣生活的感覺,是在說明被預期的事物出現時的一種內在的自信。自我同一性包括社會與個人的統合、個人的主體方麵與客體方麵的統合、自己對曆史任務的認識與個人願望的統合等。

自我同一性的形成是一個貫穿終生的過程,但這個問題在青春期表現尤為明顯。首先,在這一階段,各種本能衝動的高漲助長了青年的同一性危機。青年人突然覺得他們的那些衝動已受自己意誌的約束,不再能為所欲為了。其次,青春期身體的急劇變化導致青少年急切地要認識自己。也許正是這個緣故,這一時期的青少年總是花很多時間對著鏡子左顧右盼,或者耗費不少時間整理自己的儀容。最後,承擔社會義務壓力的青年急切地想了解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是否符合他人的心意,並為自己將在社會中占有什麽地位而苦惱。

如果青年在這一階段不能建立自我同一性,就會產生角色混淆和消極的同一性。角色混淆是以不能選擇生活角色為特征的,或者隻是口頭上承擔一定的角色,但很快又改變角色。消極的同一性(或反向認同)就是獲得為一定的社會文化所不予認可的、令人厭惡的角色。青年往往痛苦地感到他們沒有能力持久地承擔義務。他們感到要做出的決斷來得太多太快。為了避免同一性的提前完結,避免過早接納四分五裂的社會角色,他們有時會進入一個心理社會的合法延緩期。例如,有些青年人在做出最後決斷之前,暫時離開大學去旅行,或者去經曆各種不同的工作,這是青年尋求某種同一性的一種方式。而隨著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青年就具備了忠誠的品質。忠誠就是盡管價值體係有著不可避免的矛盾,但仍能效忠發自內心的誓言的能力。本階段的發展危機如果不能成功解決,就會在青年人格中留下不確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