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古希臘]柏拉圖.理想國[M].郭斌,張竹明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2][德]文德爾班.哲學史教程[M].羅達仁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
[3][加拿大]比爾·雷丁斯.廢墟中的大學[M].郭軍等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4][美]雅羅斯拉夫·帕利坎.大學理念重審[M].楊德友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美]布盧姆.走向封閉的美國精神[M].繆青,宋麗娜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6][美]希拉·斯勞特,拉裏·萊斯利.學術資本主義[M].梁驍,黎麗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7][德]馬克斯·韋伯.韋伯作品集·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C].康樂,簡惠美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8][德]馬克斯·韋伯.韋伯論大學[M].孫傳釗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9][德]施路赫特.理性化與官僚化[M].顧忠華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10][德]馬克斯·韋伯.學術與政治[M].馮克利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5.
[11][德]韋伯.文明的曆史腳步——韋伯文集[M].黃憲起等譯.上海:三聯書店,1986.
[12][法]雅克·韋爾熱.中世紀大學[M].王曉輝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13][美]劉易斯·科塞.理念人:一項社會學的考察[M].郭方等譯.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4.
[14][德]康德.實踐理性批判[M].楊祖陶,鄧曉芒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5][美]約翰·S.布魯貝克.高等教育哲學[M].王承緒等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16][德]海德格爾.形而上學導論[M].熊偉,王慶節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