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紙質教材到電子教材:教材數字化變革研究

三、教材的屬性

字體:16+-

提到教材,人們通常想到的是一類應用於學校教學,傳承人類知識和文明的特殊書籍。從字麵上理解,教材是教學的材料,漢語辭典將其解釋為“有關講授內容的材料,如書籍、圖片、講授提綱等”。[21]教材也常被稱為教科書,理解為包括教科書和配套教輔資源在內的所有材料。但兩者經常出現混用,在國家教育部的網站上,就提供了《中小學教材編寫審定管理暫行辦法》《中小學教科書選用管理暫行辦法》《中小學國家課程教材審定服務指南》等管理文件,其中“教材”與“教科書”含義相同。鑒於這樣的曆史背景和現實狀況,本書在概念上不將兩者嚴格區分,“教材”一詞與“教科書”等同理解。

雖然教材對每個人來說都不陌生,它影響到每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但教材究竟是什麽,對於其概念的界定和本質的理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國兩位著名的教育先驅葉聖陶和陶行知對教材就有不同的論述:葉聖陶主張把教材設計成上課時所用的材料,突出教師的重要作用;陶行知則主張把教材設計得“便利學生學”,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在教育觀念不斷更新的今天,人們對教材的理解也相應發生著變化。一些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論述,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22]

(一)課程說

有學者認為,教材就是狹義的課程[23],是承載課程目標和內容的載體。這種理解在課程資源並不豐富的曆史時期具有一定的見地,也反映出教材在課程實施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當然,放在課程概念變得更寬泛,課程資源更加豐富的今天,不免給人以偏概全的感覺。

(二)工具說

有些學者提出教材是用於教學,培養學生的一種工具。與教學資源、教具等一樣,都屬教學工具之列。這樣的觀點對於一些步入“教教材”“唯教材論”誤區的教師具有觀念上糾偏的積極引導作用,但也容易導致一些師生走向另一個認識的極端,輕視甚至漠視教材,弱化了教材應該發揮的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