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應用時空
由於要保證印刷質量和色彩效果,當前學生使用的教科書重量不可低估,其便攜性也大打折扣。因此,學生每天上學時,隻會根據課表挑選當天用到的書籍,以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不便攜帶加上功能單一,在教室之外進行教學活動,學生通常會“赤手空拳”。這種物理意義上的障礙限製了傳統紙質教材的使用空間。
相比傳統的紙質教材,電子教材應用的時間和空間更加靈活。電子教材由於其便攜性和不斷擴大的存儲容量,不僅可以“裝載”本學年所有學科教材,還可以“裝載”已學過和沒有學過的所有教材,有利於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當前的內容,鞏固以往知識,根據需要自學新知識。
基於網絡功能,電子教材應用時間、空間幾乎不受傳統的局限,隨時、隨地都可以訪問雲端的學習資源,與教師、學生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習無處不在。
(二)應用方式
美國教育家杜威把教育看作信息交流過程,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從信息的角度認識和理解教育,也逐漸成為一種研究的視角。電子教材作為信息載體和處理工具,從信息的角度分析,具有以下一些具體應用方式:
(1)信息轉換。電子教材將本身存儲和從雲端獲取的二進製數據進行轉換、組合,以圖、文、聲、像等媒體形式“高保真”地呈現出來,供用戶利用各種感官接收和理解信息。
(2)信息存儲。電子教材利用拍照、錄音、錄像、鍵盤錄入、語音識別等功能,以及外接的手寫筆、傳感器等設備,幫助學生記錄學習筆記,存儲學習材料、實驗數據。電子教材自身結合雲服務器進行數據存儲,具有穩定性、高容量、可遷移性等優勢。
(3)信息加工。電子教材利用其高速運算能力,對實驗數據、計算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和處理,生成最終結果數據或直觀化結果。除此之外,電子教材還可以按照特定的要求,對繁雜的信息內容提取關鍵特征進行整理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