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紙質教材到電子教材:教材數字化變革研究

一、電子教材概念的界定

字體:16+-

(一)從電子書角度

陳桄等人提出,電子教材是一類遵循學生閱讀規律、利於組織學習活動、符合課程目標要求、按圖書風格編排的電子書或電子讀物。它要遵循學生閱讀規律要求,內容呈現、軟件功能和閱讀終端操作符合學生閱讀習慣;利於組織學習活動要求,提供課後習題、作業和隨文筆記等功能以支持教學活動;符合課程目標要求,滿足課程標準、教學大綱、教材編寫規範等要求;按圖書風格編排要求,在結構編排上接近傳統書籍風格。而且電子教材對載體的標準有明確定義,如文檔格式、硬件設備、內容分發、服務環境。[59]王俊宏認為,電子教材以互聯網為流通渠道,以數字內容為流通介質,包含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媒體形式;以大容量存儲空間的數字化電子設備為載體;以網上支付為主要交換方式,是一種具有獨立性、原創性、完整性的新型書籍形態。[60]

(二)從改善學習角度

項國雄認為,電子教材是一種以信息技術為工具開發的、超越時空的多媒體教材,具有字、音、形、色、義等的合成性、動態性及可再生性等特點,其目的在於構建一種網絡化的學習環境,最大限度地利用計算機和網絡的優勢實施教與學的活動。[61]

孫眾等人提出了智能電子教材(數字教材)的概念,並對電子教材的關鍵要素進行定位。他們認為,下一代電子教材需要強化學習資源、學習工具、學習活動、人際網絡以及生成個性化教材等方麵,以實現數字學習環境下的群智學習和個性化學習。因此提出了“智能電子教材”的概念:以傳統教材的內容體係作為學習內容的主要脈絡,以圖書編排形式為基本頁麵的主要布局形式,集成數字化資源、學習工具,以及學習社群,成為學習者實現群智學習和個性學習的數字學習空間入口。它能夠實現集體學習情境下的內容共享與學習過程共享,還能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從結構上看,智能電子教材包括內容層、交流層、生成層三個層次。具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