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強調要“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對於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何克抗教授認為不是把信息技術僅僅作為輔助教或輔助學的工具,而是強調要利用信息技術來營造一種新型的教學環境,該環境應能支持情境創設、啟發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麵要求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也就是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這樣就可以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較充分地發揮出來,使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發生根本性變革(教學結構變革的主要標誌是師生關係與師生地位作用的改變),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培養真正落到實處。[16]
按照這樣的導向和要求,將信息技術的應用納入教材這一個與師生和教學聯係最緊密的載體,一方麵從形式上整合度無疑最高;另一方麵電子教材具有綜合處理各種信息和實現多方交互的豐富功能和優勢,以此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應是最理想的選擇。電子教材作為最核心的課程資源,能促進課程由以知識為中心的“封閉式”走向以資源為中心的“開放式”,課程內容變得更加靈活豐富,更有利於跨學科進行課程整合。進而使教學方式變得更加開放,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和方式也更加靈活多樣,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結合,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