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引入給教學帶來無限精彩,但技術支撐教學、為教學服務的本質永不會改變。當技術應用到教材之中,要避免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不能因為有意無意地突出技術,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偏離學科教學目標。
以某校自主開發的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電子教材為例,其中過多地采用了視頻、圖片、文字等素材,介紹圓明園的曆史、傳說、景點、建築等背景內容,可謂麵麵俱到。這些知識雖不是毫無用處,但過量的輔助信息分散了學生注意力,使他們難以把握學習重點和目標,本該突出的語文學科內容也被衝淡。
隨著科技的進步,電子設備的存儲容量不斷增大。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子教材開發者會產生終於能擺脫紙質教材樣張數限製的興奮,難以克製向電子教材中增加很多他們自認為對學生有幫助的內容的衝動。殊不知,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如果把學生有限的寶貴時間淹沒在無限的知識海洋裏,隻會適得其反,不僅降低學習效果,還會加重學習負擔。試想,把《大百科全書》安裝到各科電子教材中,是否學習效果更好?
歸根結底,電子教材本質上仍是教材,因此在開發時仍要有精品意識,精選貼近學科本質、促進學科能力發展,以及對學生的成長最有價值的資源,並循序漸進地安排和呈現。總之,要讓學生最寶貴的時間,轉化為盡可能大的學習效益。
除了上麵所提到的內容偏離、容量不合理外,內容設置上往往還存在難度過大,超出學生能力水平等誤區。
當然,傳統教材受諸多因素限製而“惜墨如金”,內容過於精簡、濃縮也是不爭的事實,電子教材有必要、也應該合理拓展和豐富其內容,給有興趣、學有餘力的學生學習的主動權、選擇權,開闊他們的視野,讓他們體會知識的價值和拓展學習的深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