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紙質教材到電子教材:教材數字化變革研究

二、呈現形式方麵

字體:16+-

(一)版式和裝飾

不少電子教材頁麵色彩過於濃豔,對比過於強烈,還使用一些與主題無關的圖片、動畫加以裝飾,在一些交互反饋中使用較“刺激”的語言或音樂等。這些“炫技”的做法容易分散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反而起到幹擾作用。

學生隨著年齡增長,對色彩、圖片、動畫及媒體的喜愛程度會發生變化,逐漸從形象化學習發展為抽象化學習。因此,要分析學生的學習認知心理,“投其所好”,在視覺、聽覺刺激等方麵切合學生的需求和喜好。要避免兩種極端情況,一種是“素麵朝天”,幹巴巴索然無味;另一種是過於“熱鬧”,使學習變得浮躁和膚淺。再有,頁麵文字過多、字體過小、行間距過小等情況,不利於學生視力健康,也需要引起開發人員的足夠重視。總之,好的電子教材給人的第一印象應是界麵友好、和諧得體。

(二)內容的組織編排

開發電子教材時,對內容除了要精心取舍,組織編排同樣重要。如果把文字和各種媒體資源簡單堆積,學生不知該把注意力置於何處,也不知該按照什麽樣的順序閱讀。這樣的電子教材會給學生帶來閱讀壓力,產生焦躁感,導致“淺閱讀”。

傳統的紙質教材閱讀是線性方式,學生的視力聚焦於小區域的文字或圖片,他們的頭腦足以承擔處理這些信息的要求。但一頁電子教材中可能容納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多種媒體資源,如果組織不合理,極易超出學生大腦信息加工能力。對此,如前文提及梅耶的多媒體學習認知理論中的有限容量假設認為:人類的信息加工係統包括視覺/圖像加工和聽覺/言語加工雙通道,在同一時間,每個通道的加工能力都是非常有限的。

再有,內容的層次設置也非常重要。如果內容呈現的層次過少,都一覽無餘、沒有先後、主次不清,將不能發揮電子顯示的優勢。相反,如果層次太多,學生則可能“走得太遠而忘記出發點”,在“迷宮”中迷失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