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紙質教材到電子教材:教材數字化變革研究

一、教材內容的選擇

字體:16+-

在對教材內容進行選擇時,需要把握以下幾個“統一原則”。

(一)基礎性與發展性相統一原則

“基礎教育”一詞清楚地揭示了在這個教育階段的根本任務和目標,是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因此,教育的內容應突出基礎,不宜過於高深、深奧。然而,不能簡單地把較淺顯、簡單的入門性知識都看作是基礎性知識,正如打地基是為了蓋樓房一樣的道理,基礎性隱含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發展性,這些知識為學科的後續學習作鋪墊,為學生未來成長的選擇性作準備,具有很強的“彈性”和“張力”。然而,不同於蓋樓房有明確的規劃圖紙、清晰的目標,學生的發展具有不確定性、差異性和自主性。因此,在考慮具有共性特點的基礎上,適當體現一定的選擇性,在共同性和差異性之間把握合理的度,前者為主,後者為輔。

由於對這些道理認識得不夠全麵到位,教材設計者可能有意無意地步入這樣的誤區:覺得這對學生的發展有益,那對學生的進步有幫助,不斷把主觀認為“有用”或“重要”的內容“塞”進教材中,而幼小的孩子根本無力反抗,隻能疲於應付。對這種危險和有害的成人化思維,必須予以堅決製止和反對。另外,學校不是學生唯一的學習場地,課本也不是學生的全部學習資源,社會、家庭也都是學生的“課堂”,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拓展和延伸。對於現實生活中易於獲取的內容,沒有必要簡單地重複到教材之中。

(二)經典性與時代性相統一原則

在漫長的發展曆程中,基礎教育通過不斷研究、提煉、創新、檢驗和完善,逐漸形成了較為經典的教育內容體係,這是一筆對青少年成長無比重要的精神財富。在學生最寶貴的青春時光,要注重教育的效率和效益,教材內容不容隨意,應在分析論證的基礎上,科學地選擇和取舍,然後按照課程改革的目標和要求,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呈現到教材之中。對於存在爭議、還有待驗證的知識,如果不是出於特別的考慮,原則上不應納入中小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