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紙質教材到電子教材:教材數字化變革研究

二、教材內容的組織

字體:16+-

教材內容的組織通常需考慮以下幾個“統一原則”。

(一)學科邏輯與認知邏輯相統一

教材在組織時主要考慮兩個方麵,一是學科自身的邏輯,一是學生的認知邏輯。

1.學科邏輯

隨著科學文化的不斷進步,各門學科逐漸發展成為比較成熟、嚴謹的體係,學科知識內容之間存在或直接或間接、或顯性或隱性的內在邏輯關聯,也就是學科邏輯。它是按照一定的理論方法使學科中的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而形成一定的線索結構,通常以概念、推理、命題等形式出現。[39]這種理論方法往往是該學科的內在知識線索,通過它將相關的知識有機串聯組合起來。

就知識難易度來說,可劃分為入門知識、提高知識、尖端知識,通常低層次知識是高層次知識的基礎和學習的前提。舉個淺顯的例子,小學數學中的加、減、乘、除內容,在編排時都是讓學生先學習加法,再學習乘法;先學習減法,再學習除法。因為後者是前者的提高和延伸,沒有前者作基礎後者的學習將無從談起。類似的,在英語學科中,要讓學生學習閱讀,必然先讓他們學習字母、單詞。沒有這些基礎,學生麵對的將是一堆莫名其妙的符號。

就知識的性質來說,可劃分為理論知識、實踐知識等,理論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理論比較抽象難於理解,實踐則比較具體易於接受。在編排時,實踐安排在前有利於學生理解抽象的理論,理論在前則有利於指導實踐,效果不好一概而論,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目標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多數教材采用實踐和理論交替安排的方式,總體效果往往更好一些。

除了有明確先後關係的知識內容,有些則相對“平行”,可以互為先後。比如,物理中的熱學和電學,安排哪在前哪在後,都各有利弊。在這種情況下,需要進行整體考慮和分析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