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從紙質教材到電子教材:教材數字化變革研究

三、正確發揮教材在教和學中的價值

字體:16+-

課程改革是一個全局性的改革,它給教材帶來很多全新的變化。然而麵對新教材,教師表現各異,差別非常大:“有的感到無所適從,茫然不知所措;有的恪守教材而教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從而照本宣科;有的脫離教材而隨意另選材料,費力而收效不佳;有的在教學中再生教材,把教材當做活的資源來使用。”[35]

教材作為一種重要的課程資源,歸根結底是一種應用對象,沒有將其擺正位置、對其不合理使用造成的失誤或錯誤,不應歸咎於教材本身,而在於使用者。教材不是真理,很多知識會隨著科技的進步、人類認識水平的發展而變化。自然科學領域,冥王星曾被當作太陽係九大行星之一,原子被認為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等;人文科學領域,知識有更強的主觀性,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認識的提升,一個概念的界定常常會不斷修正和完善。因此,知識可視作是現階段對世界最合理的認識和解釋。而且,不能把教學簡單化為將教材內容“複製”“粘貼”到學生的頭腦中。在教學中應科學、靈活地運用教材,做到“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融合自身的教育經驗和教育智慧,加工教材內容形成更理想的教學資源提供給學生,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要。教師在施教過程中要避免走兩種極端:一種是過分依賴教材,把它當成唯一的教學依據,不敢“越雷池半步”;另一種是過於輕視教材,盲目脫離教材或隨意改編教材,甚至以“挑戰”教材的權威性作為“時尚”。教材具有其應有的“高度”和“站位”,既不需要教師仰視,也絲毫不容藐視。承認教材應有的權威性,但不能絕對服從;把教材看作資源的一種,但充分領悟其內涵和借鑒及優勢。總之,要用好教材,需要教師不斷提升教育理念,形成科學的教材觀,教學既基於教材,又超越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