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非常榮幸,又十分窘迫地生活在這個地球上!
認識地理環境已成為人類生存的基本法則,為了更好地生存必須保護和優化我們生存的地理環境,這也是現代社會文明和經濟發展的基本走向。
在古代,我國就有“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的認識天地之道。
在當代,我國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擔負著為當今和未來社會培養活躍而負責任的公民的重要使命。這是因為“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有助於學生感受不同區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從地理的視角認識和欣賞我們所生存的這個世界,從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體驗層次,增進學生對地理環境的理解力和適應能力;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學生應對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問題的初步能力。這將利於為國家乃至全球的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培養活躍的、有責任感的公民”[1]。
學生學習質量是教師,是學生,是家長,是教育,也是社會共同關注的問題。學生學習評價是促進學生成長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了解學生發展狀況、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分析教學得失、優化教學結構、改革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的過程。
義務教育階段的地理課程學習,有利於促進相關課程的學習。地理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認識學習地理的必要性,懂得學習地理的重要性,而且要知道學生的地理學習質量,要關注學生基於地理的學習質量與基於生活的學習質量,要客觀真實地評價學生全麵發展的地理學習質量,並從“對學生地理學習質量的評價”,走向“為了學生地理學習質量”的有效地理教學,實現“為了中華民族的複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