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在高等教育領域引入市場機製能成為世界高等教育發展的普遍趨勢,自然不會是個別人的主觀喜好,而有相應的實踐和理論背景,促成了這個趨勢。促成這一趨勢的因素如下。
一、高等教育大眾化
20世紀60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先後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要指標,是一個國家進入高等教育機構學習的人數占適齡人口的比例。然而,除入學人數的增加以外,大眾化還會給高等教育帶來一係列的變化。其中最顯著的變化,是高等教育機構由單一的、培養精英的機構,向多樣化的、滿足不同受教育者需要的機構轉變。受教育者不再來自同一階層,他們的知識和能力水平更為參差,希望從高等教育中獲得的東西也很不相同;由於受教育人數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成為與公眾利益密切相關的事業,對高等教育的民主管理不斷蠶食傳統的大學自治的領地。這要求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機構,而且,高等教育機構需要以更加靈活的方式,以更加關注受教育者的需要的姿態,為他們提供多樣化的服務,同時,必須更加關注政府、社會、市場對高等教育的要求,而不再可以任性、自我滿足,隻關心自己的哲學和理想。
大眾化使高等教育成為更加公眾的事業,政府必須更加關注這項事業,承擔更多的責任,它需要確保每個高等教育機構為其服務對象提供高質量的、滿足他們需要的教育,但這不意味著政府可以以行政的手段,對每個高等教育機構進行安排。事實上,政府沒有能力對每個高等教育機構做出既符合這個機構實際情況,又適應在這個機構接受教育的人的需要的安排。高等教育機構自身比政府更加知道自己如何才能獲得發展,又能滿足其服務對象的要求。高等教育機構要自我管理,但這種自我管理與傳統的大學自治又不完全相同,大眾化時代的高等教育機構,必須向它的資助者(經常是政府)證明自己是高質量、高效率的,向社會證明它的畢業生是高素質的,向它潛在的學生證明它提供的教育將為他們帶來經濟和精神方麵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