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是時間的實踐家和理論家。時間“深嵌”於我們的生命之中——製約著我們的生命節律。[1]生命在時間中流淌,自我在時間中被發現和確立,時間構成了自我認同形成的必要條件。而變革則往往是伴隨時間而形成的一係列的斷裂、突變或者轉向。在教育變革的過程中,教師會麵臨一係列的挑戰和困境,而在“金錢”與“效率”被奉為圭臬的氛圍中,時間無疑成為一個基本卻嚴峻的困境,令教師的自我認同難於建立,麵臨種種危機。雖然在社會和教育變革的背景下,教師的自我認同危機由種種複雜的因素影響並導致,然而我們認為,時間是其中最為基本也最為重要的因素,卻也是極容易被忽視的因素。在這個意義上,研究教師自我認同的時間困境在當下的教育變革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時間是一種生活事實。”[2]自我認同在時間中完成,當時間失去意義與靈魂,自我將無處安放。在教育變革的過程中,教師的時間在量上被擠壓,在質上被異化,自我無法在自由的時間中舒展,在充實的時間中實現,空洞的自我深陷於時間的困境,而無以建立真正的認同。
一、無“我的時間”與“無我”的時間——失去自我的“被動性時間”
教師自我認同在時間維度上的確立,需要澄清自我與時間之間的本質關係。自我對時間的所有權以及自我在時間中的主體性存在,要求時間在量和質的雙重維度上得以保證。然而,反觀教師職業生活的現實卻恰恰相反,教師一方麵在量的層麵表現為——無“我的時間”,無法保證自己作為個人的時間所有權,以保證自我認同的基本可能性;另一方麵在質的層麵表現為——“無我”的時間,無法實現主體自我對時間的有效使用,以確認自我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總而言之,主體自我在時間中自由自主地實現遇到了困境。失去自我的“被動性時間”導致一種被動性、應付性的存在狀態,倦怠、荒蕪、壓抑、空虛就成為自我缺失之後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