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1993)》中指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可見,教師是推動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但就目前來看,學前教育發展的基礎卻很薄弱,幼兒教師不同於教師職業群體中的其他層級教師,不論是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社會資本可利用性,抑或是幼兒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專業發展機會,都與其他層級的教師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對幼兒教師的自我認同有什麽影響呢?同時,在今天這樣一個充滿變革的時代,社會結構的不斷重組,分工的不斷細化,幼兒教師的生活被一切不確定性的關係所包圍,他們現有的行為方式、價值觀念不斷被顛覆,她們需要不斷重新審視、評估和革新所有的事物。今天的教師,作為生活在這樣一個不確定性世界中的人,在物質欲望和消費主義盛行的環境中,他們在自己“教師”身份的肯定與否定中徘徊,在歸屬感的淡化中,在權威的不斷消逝、身份感的不斷模糊中,深陷於“我究竟是誰”的追問,幼兒教師自我認同感的缺失成為當代教師所遇到的社會性問題。
因此,幼兒教師自我認同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教師自我認同反映的是教師對自身價值的肯定,是其主體性與生命意義的集合體,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源性動力,有利於教師在變革教育中更好地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和專業能力的提升。反之,教師自我認同的缺失卻不利於幼兒教師自身的發展,Palmer(1998)認為,教學的本質不是某種特定的教學方法的運用,而是教師在何種程度上將自我認同融入教學當中。教育同其他的人類活動一樣,都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行為,如果幼兒教師自我認同缺失,那麽她就不能從“良心”上更好地從事教學,會對本職工作產生質疑,對自身產生質疑,挑戰了教師的本體性安全,教師的自我內在同一性受到破壞,自我價值感和意義感也不斷喪失,從而導致了教師的存在性焦慮,最終導致幼兒教師職業倦怠、人員外流等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