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20世紀美國教師教育思想的曆史分析

第一節 學術取向教師教育思想的延續

字體:16+-

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掀起學業優異教育改革運動,提高教師質量成為改革成敗的關鍵。80年代中期一係列教師教育報告紛紛呼籲提高教師教育項目的質量,尤其加強職前教師的文理科基礎教育和任教學科的深入研究,成為學術取向教師教育思想在這一時期的表現。一些學者繼續學術取向教師教育思想對教育學科和教育學院的質疑態度,考察教師教育情況,提出的改革提議依然強調培養教師成為學者和學科專家。

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的學業優異教育改革

時任美國教育部長的貝爾(T.H.Bell)於1981年8月26日委任18名學者擔任國家教育優異委員會(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n Excellence in Education)成員,該委員會對全國學校教育情況進行考察,經過20個月的調查後發布《國家處於危機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A Nation at Risk: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 ,以下簡稱《危機》)報告,報告的語氣非常嚴肅。報告一開篇就指出美國麵臨的嚴峻形勢“我們的國家正處於危機之中。我們曾經在商業、工業、科學和技術創新方麵的不受挑戰的領先地位,正在被全世界的競爭者趕上。……我們社會的教育基礎目前正在被一股日益增長的平庸潮流所侵蝕,這股潮流威脅著我們的國家和人民的未來。……如果有個不友好的強國試圖把今天存在的那種平庸的教育成績強加於美國人,我們完全會把它視為一種戰爭行為。事實上,我們已經允許這種情況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我們采取了不加思考的,單方麵從教育上接觸武裝的行動。”[1]整個美國被這份報告的研究結果和語氣喚醒了。報告倡導全國性和各州委員會和工作小組對教育進行重新考察。它成為20世紀最後20年中美國最重要的報告,為接下來發布的其他報告奠定了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