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積極發展民族地區學前教育
學前教育是人生中最早的學校教育,是整個教育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2000年,我國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國外專家曾對學前教育進行追蹤研究,研究表明:科學的學前教育因可以使兒童認知、語言、社會等各方麵發展得更好,而更能適應小學學習、完成高中學業、就業率提高,能夠自立而不需社會福利,減少特殊教育的需求和青少年犯罪,從而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學前教育每投入1美元,日後能夠獲得7.16美元的收益。我國民族地區大多在農牧區和邊遠山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學前教育發展嚴重滯後,學前入學率低。因此,要在民族地區積極發展學前教育,在《教育規劃綱要》及《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指導下,保證幼兒入園率的同時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
(二)鞏固民族地區義務教育普及成果
2003年國務院決定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民族地區是“兩基”攻堅的重點。在實施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之前,2002年,民族地區縣級行政劃分單位隻有369個實現了“兩基”,到2008年年底,這個數字已經變成了674個。民族自治地方的縣級行政區劃單位698個,也就是說占民族地區總縣數的96.56%。[65]全國實現“兩基”驗收的縣(市、區)累計達到3038個(含其他縣級行政區劃單位207個),占全國總縣數的99.1%,“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99.3%[66],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成績是舉世矚目的,但同時也應看到,目前的教育條件還僅僅是滿足了適齡兒童有學上的需要,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仍然有待提高。因此,義務教育工作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就是鞏固和提高“普九”成果。《教育規劃綱要》明確要求:“鞏固民族地區義務教育普及成果,確保適齡兒童少年依法接受義務教育,全麵提高普及水平,全麵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支持邊境縣和民族自治地方貧困縣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民族地區寄宿製學校建設。”這一要求不僅包括了政策目標,更指明了達成政策目標的著力點。各級政府要在這一政策的指導下,加大對邊境縣和民族自治地方貧困縣學校標準化建設的投入力度,根據民族地區地廣人稀、自然條件惡劣的實際情況,繼續實施“農村寄宿製學校建設工程”,采取多種措施有效解決一些地區學校輟學率高的問題。為了保證這一目標的切實實現,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研究製定出鞏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成果、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的科學標準,並完善相關的申報、驗收製度。下級教育行政部門每年要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送工作規劃和進度,上級主管部門對下級教育行政部門鞏固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情況進行抽查、驗收,根據檢查、驗收結果,實行相應的獎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