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視和支持民族教育事業意義重大
1.民族教育事業對於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意義重大
黨的“十六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在本世紀頭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麵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要實現黨在新世紀新階段的這一奮鬥目標,必須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隻有民族地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才能為全國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創造機遇和條件。要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民族地區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必須要大力發展民族教育事業。通過教育事業的發展,推動社會全麵進步,促進人的全麵發展,這才是基礎和關鍵。發展民族教育事業,也是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需要。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社會主義國家的性質,決定了我國必須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促進各民族共同繁榮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各民族的繁榮進步,包括各民族平等權利的保障、民族地區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麵發展以及各民族自身素質的提高,而這些都離不開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曆史反複證明,民族教育的發展,對於各民族的共同繁榮具有深刻影響。沒有各民族地區文化教育的充分發展,沒有大批少數民族出身、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領導的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者、領導者,沒有千百萬廣大少數民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就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各民族間事實上存在的不平等,也就不會有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2.民族教育事業對於推進各民族大團結、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意義重大
推進各民族的大團結,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是民族教育事業始終貫穿的一條主線;大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是民族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強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和黨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加強我國各民族團結奮鬥光榮傳統以及優秀文化傳統的教育,可以使各民族師生和幹部群眾進一步增強“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互相離不開”的觀念,牢固樹立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反對民族分裂的思想意識,不斷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教育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在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2008年教育部辦公廳、國家民委辦公廳印發了《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各學校要在《教育規劃綱要》和《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指導下,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開展民族團結教育。要貫徹育人為本的原則,從不同地區的實際和各族學生不同年齡階段身心發展的特點出發,分階段、分層次、有重點、有針對性地設置具體教育內容。除課堂教學主渠道外,不同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因時、因地製宜,靈活選擇、使用多種形式、途徑和方法開展學校民族團結教育。要加強承擔民族團結教育任務的師資隊伍建設、民族團結教育教學資源建設,重視對學校民族團結教育活動的評價和督導工作。[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