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對於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現代化更具有不可替代的直接優勢。為了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農村經濟,建設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滿足農民群眾不斷增長的職業教育需求,提高農村勞動力的素質,必須把加強職業教育作為服務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發展麵向農村的職業教育。
(一)加快發展麵向農村的職業教育的背景
1.中國確定了在21世紀前二十年實現小康、建設和諧社會的整體發展目標,並明確了新農村建設在其中的重要性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自古以來,農村地區占中國的大部分疆域,農民從數量上占中國的絕大多數。“全黨必須深刻認識到,農業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產業,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沒有農村繁榮穩定就沒有全國繁榮穩定,沒有農民全麵小康就沒有全國人民全麵小康。”[26]由於曆史的原因,中國城鄉二元結構造成的深層次矛盾依然存在。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村發展仍然滯後。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要求、十七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到2020年農村改革發展的基本目標任務。中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著力消除城鄉二元結構、形成城鄉社會經濟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統籌城鄉社會經濟發展已經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發展戰略。
2.農業向全球市場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產業化、可持續發展等方向轉變的大趨勢對農業技能人才和新型農民的呼喚
隨著知識經濟與世界農業科技革命的來臨,現代科學技術在發達國家的農業中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應用,農業生產發展中科技的貢獻率已經達到了80%。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們必須看到,我國的農業生產力水平落後的狀況仍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現代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仍未得到充分的運用,我國農業科技整體水平與國外相差10~20年,我國農業科技在農業增長中的貢獻率僅為30%左右[27],農業不同程度地存在零散、粗放、低效等傳統農業的特征。順應世界農業發展潮流,結合中國農業發展的現實,中國必須按照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要求,走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科技進步和創新,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健全農業產業體係,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產率,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國際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中國農業由傳統向現代的根本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