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1]
一、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經過一年零九個月的廣泛討論現在正式公布了。這是我國社會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它關係到今後十年我國教育的發展,人才的培養,國民素質的提高。我們需要認真學習,切實貫徹落實。
(一)為什麽要製定《教育規劃綱要》
《教育規劃綱要》在開篇序言中就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麵發展的根本途經”。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是人類延續、文化傳承的根本途徑。一個民族隻有依靠教育才能世代相傳,失去了教育,這個民族也就不複存在。世界有四大文明,唯獨中華文化沒有中斷,綿延至今,就是通過教育傳承文化,教育對於凝聚民族起到了不可抹滅的作用。綜觀我國幾千年的曆史,教育興則國家強。到清朝中下期國家的衰落除了因為政治的腐敗以外,就是教育的僵化,科舉八股束縛了人們的頭腦,抑製了人的創造能力。今天我們要實現民族振興,必先興辦教育,提高國民素質。
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是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必由之路。全黨全國要積極行動起來,堅持育人為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曆史起點上科學發展,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為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2]
《教育規劃綱要》指出“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階段,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麵推進”。溫家寶總理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文中也講到,“教育事關民族興旺、人民福祉和國家未來”。他說,我國現代化建設麵臨許多困難,國際金融危機使我國長期製約經濟發展的體製性、結構性矛盾更為突出,經濟增長方式的粗放、人口、資源、環境壓力越來越大。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推動產業結構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必須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發展文化、科技、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推進民主法製建設和社會公平正義,同樣需要培養大批高素質的各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