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規劃綱要》要求“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必須重視教育質量,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建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製度和工作機製,堅持規模和質量的統一,注重教育內涵發展,鼓勵學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和出名師、育英才。”[27]提高教育質量將是我國未來十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旋律。
(一)為什麽要提出提高教育質量
數量與質量是教育發展中的一對永恒的矛盾。一般情況下,在教育普及率不高的時代,數量的擴張往往是教育發展的重心;而隨著教育普及率的提高,教育發展的重心往往會從數量擴張轉向質量的提高。《教育規劃綱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核心任務,既反映了世界教育發展的普遍規律和共同趨勢,又反映了我國教育發展重心的轉移。
1.關注和提高教育質量是世界教育發展的共同趨勢
在經過了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數量擴張之後,世界主要國家已經基本普及了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漸進入大眾化甚至普及化階段。到70年代末,由於科學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教育質量問題日益突出。於是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世界性教育改革中,提高教育質量成為各國教育改革共同關注的首要問題。1983年美國高質量教育委員會發表《國家處在危險之中:教育改革勢在必行》的研究報告,以美國教育質量下降的種種表征為依據,提出了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改革措施。爾後美國頒布的一係列教育改革報告和法律,如《美國2000年:教育戰略》《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投身學習:發揮美國高等教育的潛力》等,無不是圍繞提高各級各類教育質量的。英國1988年頒布了《教育改革法》,確立國家課程和全國統一考試製度,擴大學校的辦學自主權,目的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各國通過提高教育的質量標準,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注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改革考試評價製度等措施,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