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消費者行為學

【引導案例】現代大學生消費觀

字體:16+-

華南理工大學消費者行為學課程教師組織同學就“現代大學生消費者”這一主題進行了調研,目的是幫助相關企業認識大學生的消費觀念與行為,為營銷決策提供依據。借鑒文獻,將現代大學生消費觀分為經濟意識、生活品質、時尚追求、個性追求、購物效率和理性程度六個方麵。調研對象為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長沙、西安等地的在校大學生。問卷發放方式為校園內攔截訪問與網絡發放相結合。共發放問卷620份,回收有效問卷497份。主要調查結論如下。

1.經濟意識

多數大學生對“經濟意識”的理解是“每個月都節省開支,增加儲蓄”或“計劃用錢”。調查表明,多數大學生經濟意識較強,希望自己攢錢購買所需商品,價格敏感性較高,存在求實、求廉動機。但是,這種求廉動機是有條件的。對於實用性強的日用品,求廉動機比較明顯;對於與身份、“麵子”相關的價值較高的外顯性商品則不那麽明顯,如果資金不夠,寧可延遲需求,備足資金後再買,也不會輕易地買便宜貨。此外,這種求廉動機也具有短期性,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會逐漸被求新、求名動機所取代。

2.生活品質

多數大學生對“生活品質”的理解是購買符合自己品位與身份的高質量產品以及去大商場購物。一般而言,大學生都注重生活品質,但是各年級多有不同。其中,一、二年級同學的追求弱一些,三年級同學最強烈,四年級同學次之。四年級同學由於就業壓力大而變得比較現實。

3.時尚追求

多數學生對“時尚”的理解是“領導潮流”或“追隨潮流”。總體而言,大學生思維活躍,對新生事物敏感度高,樂於接受新產品,敢於嚐試新產品,是革新性購買者或早期采用者,對“時尚”的追求程度較高。大學生中的流行與傳播往往會對整個社會潮流產生影響。大學生的時尚追求隨著年紀的不同而變化,二年級達到最低點,而後逐步上升。主要原因是二年級同學課業負擔較重,壓抑了對時尚的追求。課外時間越多,越接近於踏入社會,對時尚的熱情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