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
多年以前,某地發生了一件影響全國的凶殺案。通過警方的調查取證,一名犯罪嫌疑人迅速落入法網。雖然所有的證據證言都指向他,讓他百口莫辯。他始終堅持認為自己是清白的,沒有殺人,但是沒有人相信他。
真凶在逃離後,由於受到了良心的強烈譴責,感到很不安。於是,他鼓起了勇氣,來到教堂向神父懺悔,希望上帝可以原諒他所犯下的罪惡。在向神父訴說這一切後,整個人就感覺輕鬆了好多。但是,這一切給神父帶來了無限的壓力,神父感到十分痛苦,於是他又把這個秘密告訴了另一個神父,“主啊,我將眼看著一個無辜的人被處死。”
每個知道這個秘密的神父又告訴下一個神父,就這樣,幾乎全國的神父都知道了這件事情,但是沒有一個神父站出來說出這個真相。因為神父這個職業是崇高的,根據教規神父必須對懺悔者所告明的罪過絕對保守秘密,否則將受到極嚴厲的處罰。神父是不可以在現實生活中運用有關懺悔者在告解所涉的秘密。這個秘密不容許有任何例外的情況,因此稱之為聖事的封印。就這樣,這個無辜的人被宣判死刑。法官當然也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在刑場上,神父問這個無辜的人:“你還有什麽想說的?”
無辜的人哭著對神父說:“真不是我幹的,我是冤枉的,神父,上帝知道這一切!”
神父回答:“我知道不是你幹的,孩子,你是無辜的。”接著又告訴他:“其實,全國的神父都知道這一切,但是我們也沒有辦法啊!”
(二)反響
這是一個關於懺悔製度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把某種邏輯推演到極致:聽人懺悔的人必須保守他人的秘密,這樣懺悔製度才能保存,這就是懺悔的程序正義。如果你為了救一個人破壞它,搞得人人從此不再相信神父,那麽,現實將變得更壞:不僅真凶,所有人都不會來懺悔了,而蒙冤者照樣要死。[9]但是,讓一個無辜的人承受這個懺悔製度的代價,隻能含恨而死,似乎又很不公平。對於這個故事的結果大家眾說紛紜,這是一個關於理智與倫理、程序正義與實體正義鬥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