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麟,我國現代著名教育家,對幼兒教育深有研究。他先後跟隨陳鶴琴、陶行知研究幼兒教育和鄉村教育。他認為幼兒教育是一切教育之本,是培育人才的基礎,他是我國第一位男性幼兒教師。
張宗麟教育子女很重視啟發引導,注意引起兒童的學習興趣。他有一個兒子,名叫張滬。張滬上小學的時候,做功課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有一次張滬書包裏藏著一本未看完的《木偶遊菲記》,這本書好像伸著無形的手在拉他。張滬心神不定地在做算術習題,最終,他在習題本上寫了一行字,扔下筆去看那本課外讀物了。第二天,老師翻開本子,上麵寫著幾個歪字:“我不高‘心’做了。”
當時,小張滬並沒意識到有什麽不對,放學回家,照例高高興興地去叫爸爸。誰知父親正等著兒子呢。他對兒子說:“外婆不高‘心’買菜了,陸媽(保姆)不高‘心’做飯了,媽媽也不高‘心’給你做新衣服了!”
兒子一聽就傻了眼。父親接著問:“你說是憑高興做事,還是憑‘應該’做事?”
兒子愣了一會兒,說:“要憑應該做事!”“那你應該做什麽?”“應該做功課!”兒子苦著臉回答。父親看著兒子的怪樣,忍不住笑了:“我們來搭寶塔好嗎?”“好呀!”兒子以為又是什麽新鮮的遊戲。
張宗麟找出一張長方形的綠色紙,三折五折,折成一個細長的書簽,最上邊是個寶塔。在塔下,他用毛筆寫上:“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邊寫一邊問兒子:“知道這個故事嗎?”兒子點點頭說:“這個故事從小人書上看過了。”
“你把這書簽夾在書裏,做完一道題,拉出一個字。拉完十個字,你就等於搭成一座寶塔。”
兒子拿了這個好玩的書簽去“搭寶塔”,果然,做完一道題,就往出拉一個字,題做完了,字也拉完了,呈現出一座“寶塔”的樣子。這樣,枯燥的算術題變得不那麽討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