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名人教子故事

廖仲愷教子女重精神

字體:16+-

廖仲愷,中國民主革命活動家,國民黨左派領導人。原名恩煦,又名夷白,字仲愷。1905年,他在東京加入同盟會。廖仲愷竭誠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改組國民黨以實現國民革命,孫中山逝世後他被國民黨右派勢力暗殺。廖仲愷的著作收在《雙清文集》上卷中,下卷為其妻何香凝文集。

1922年6月,廣東國民黨右派軍閥陳炯明叛變。叛變前兩天,他們先逮捕了廖仲愷,並嚴刑拷打。廖仲愷威武不屈,雖預感到死亡的威脅,但卻泰然自若,視死如歸。在這生死關頭,他想的不是個人安危,而是如何以自己的革命精神來激勵和教育妻子和兒女。為此,在獄中他寫了三首詩。兩首《留訣內子》是給何香凝的:“後事憑君獨任勞,莫教辜負女中豪。我身雖去靈明在,勝似屠門握殺刀。”(其一)表達了對妻子的期望和自己以身殉國的決心。

一首是寫給他疼愛的女兒廖夢醒和兒子廖承誌的《訣夢醒女,承誌兒》,詩中說:“女勿悲,兒勿悲,阿爹去矣不言歸。欲要阿爹喜,阿女阿兒惜身體。欲要阿爹樂,阿女阿兒勤苦學。阿爹苦樂與前同,隻欠從前一軀殼。軀殼本是臭皮囊,百歲會當委溝壑。人生最重是精神,精神日益德日新。尚有一言須紀取,留你哀思事母親。”

詩一開頭,就以親昵的口吻勸勉兒女不要悲傷,表達了慈父對子女的疼愛之情。“阿爹去矣”兩句,既表現了革命者麵對敵人的屠刀,從容自若,慷慨就義的大無畏精神和視死如歸的堅強決心,又解釋了“勿悲”的原因。接著,又向子女表明了自己的心跡:自己革命一生,生活、精神都和從前一樣,保持了一個革命者的節操。他告訴孩子,能做到這些,即使為革命獻出“軀殼”,那也沒有什麽可以遺憾的了。人活百年,軀殼總要埋到草野中去的。“人生最重要的是精神”,這便是革命者對待人生的態度,也是廖仲愷所著重告訴兒女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