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名人教子故事

司馬光教子節儉

字體:16+-

司馬光,字君實,是中國北宋著名的曆史學家、文學家,出生於陝西夏縣(今山西省夏縣)涑水鄉,人稱涑水先生。司馬光自幼受過比較係統的封建文化教育,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考取進士,宋神宗時,王安石主持變法,司馬光持反對態度,自動請願離開京師。司馬光主持編撰了《資治通鑒》一書,這部記載了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曆史的巨著是司馬光最大的曆史貢獻。此外,司馬光還著有《稽古錄》《司馬文正公集》等。

司馬光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教育子女生活要節儉。司馬光當了宰相以後,生活仍十分儉樸。他認為節儉是一個人可貴的品德,是事業成功不可缺乏的條件。

司馬光晚年給兒子司馬康寫了一封信,教導他一定要養成節儉的美德。他說:“我們家向來清寒,清白的家風世代相承。我從小就不喜歡豪華奢侈,小時候,大人要我穿那種飾有金銀絲的華麗衣服,我覺得難為情而不肯穿。二十歲那年考中了進士,參加皇帝賜的宴會,別人很高興地戴上皇帝賜的花,可我不願意。同考的人說這是皇帝賜的,不可違抗,我才不得不戴了一朵。我一生於生活方麵隻求吃飽穿暖,別無奢望。”

司馬光認為“衣取蔽寒,食取充饑”就可以了,他對兒子說:“許多人都以奢侈為榮,而我卻以節儉樸素為美德。別人取笑我,說我簡陋,我則不認為這是我的缺點。孔子講過,一個人因為勤儉節約犯過失的事是很少見的,讀書人雖有誌於追求真理,卻視吃粗飯穿破衣為恥辱,這種人是不能和他談論學問的。”

司馬光還給兒子列舉了曆史上許多“以儉成名,以侈自敗”的事例教育兒子。他說宋仁宗時的張知白,雖位在三公,俸祿很多,蓋的卻是布被。春秋時魯國的季文子,當過三朝的丞相,但他的妻妾卻沒有穿過帛製的衣服,他家的馬也沒有吃過粟。但是西晉的石崇,官為侍中、荊州刺史,與貴戚王愷鬥富,生活極度奢侈。有一次,他用蠟當柴燒,道路兩旁以錦為屏障,長達五十裏,令王愷自歎不如,但石崇最後在“八王之亂”中被殺死。還有西晉武帝時的何曾,生活非常奢侈,每天吃飯就得花掉一萬錢,還嫌沒有好菜吃。他的兒子比老子更厲害,每天要揮霍二萬錢,結果落得個傾家**產的下場……司馬光就是以這些生動形象的事例來教育兒子,要他向張知白、季文子學習,以石崇、何曾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