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中外名人教子故事

王僧虔教子重德行

字體:16+-

王僧虔,南朝琅琊(今山東臨沂)人,曾任吳興會稽太守、湘州刺史、尚書令等職。王僧虔的曾祖父王洽是王羲之的族兄,也擅長書法。王僧虔自幼繼承家學,喜歡文史、音律,尤其是專攻隸書。王僧虔著有《論書》,這是書法史上的重要文獻。

王僧虔為人品德高尚,他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學問,有德行。他的兄長王僧綽被奸臣害死之後,他視兄長的兒子為自己的兒子,把他撫養成人。他對孩子們的教育非常嚴格,他教育兒子和侄兒說,君子所擔憂的是沒有良好的品德,而不是受不受君王的寵幸。

有一次,大兒子王慈讀書,一知半解卻不懂裝懂,誇誇其談,王僧虔大為惱火,專門為此寫了一篇誡子書。他說:“漢代的鄭玄攻讀一本書,要讀數十家的注釋,他從小到老手不釋卷,即使這樣也不敢妄談學問。而你打開書隻看了個頭,連題目也沒有看完,就高談闊論、誇誇其談,這是很危險的。”因此,他告誡兒子要“三思”。

王僧虔平時還教育兒子學習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能去依賴別人。他懇切地說:“我自己沒有好好讀書,所以沒什麽可以教你們的,古時候的舜在沒有嚴父教育的情況下使自己成為聖賢,而這樣一位聖賢卻沒有教出個好兒子。因此一個人的成長與否主要取決於自己的努力,你們不能隻依靠我來教你們,自己卻不下功夫去學習,這是絕對不行的。你們現在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候,就應該努力學習,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才對。”

王慈兄弟們長大後,王僧虔也不放鬆對他們的品德教育。他的侄兒王儉在某地當縣令,有次王僧虔路過那裏,聽到了他犯的小過錯,氣得連王儉家都不進去。王儉聽說了馬上改正,並向叔父誠懇地檢討自己的錯誤,王僧虔才原諒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