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年末,國內包括北京師範大學在內的多所高校在校運會取消了3000米以上長跑,據說是為了避免危險。在我看來,實際上這是一個更加危險的信號,甚至可以說透露出民族危機的冰山一角。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大學出現如此尷尬的新聞與中小學體育長期落後密切相關,重智輕體已經成為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普遍心理傾向。
體育是強體之育,更是強心之育。體育不能隻是局限在個人發展的某個階段的活動,而應是貫穿人的一生的生活內容。作為新世紀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應伴隨人的一生。但在中國的現實是,很多父母重視孩子的營養,重視孩子的學習,卻唯獨不夠重視孩子的體育。這值得國人警醒啊!
在人類文明曆史上,體育一直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亞裏士多德就認為,兒童的身體訓練要在智力訓練之前,即按照體、德、智的順序。
我在研究中日教育比較的時候有特別深的感觸,一個國家要強盛,要特別重視體育。沒有體育的振興,就沒有國家的強盛。
有一組很讓我驚訝的數字:中國1990年小學教育的普及率是97.8%,相當於日本83年前的水平。日本小學的普及率1907年就已經達到97.3%。甲午戰爭發生前的1891年,日本的小學教育的普及率已經超過50.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中國的小學教育普及率最高的1946年也隻有20%,可以看到兩個國家之間的差距。
日本民族振興,大力興辦教育,教育普及很快。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處在困難時期,但在1954年,日本政府就頒布了一個《學生給食法》。什麽叫給食法?日本的中小學生每天中午可以吃上營養餐,其實在這之前他們就已經在吃了,普及率高達96%以上,這意味著每個中小學生每天可以喝上一杯200毫升~300毫升的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