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對現行教育模式的不滿,加上公眾文化素養的提升,私人在家教育孩子成為一種小趨勢。在家上學作為一種教育模式,許多國家都有類似的嚐試。在我國,鄭淵潔在家教育兒子鄭亞旗就是一例。
2012年秋,武漢7個家庭讓孩子離開學校“在家上學”要辦“桃花源”式教育,《人民政協報》請我發表意見。我想,首要標準是看對兒童發展是否有利,怎麽做對孩子發展有利就怎麽做,這是保護未成年人的核心原則。作為監護人,父母要確保孩子受到良好的義務教育,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麵正常發展。值得注意的有兩點:一是在家教育孩子應納入義務教育管理,即使在家上學,其師資與課程等質量如何,國家依法負有監督評估與認可等管理職能;二是要解決好孩子的同伴交往。
因為孩子進學校讀書並非僅僅是學習知識,如何與同伴相處是其社會化極為重要的途徑,如果讓孩子在家上學遠離夥伴可能會造成重大缺失。同時,適應學校的各種生活,也是絕大多數孩子的必修課。因此,父母在決定孩子是否在家上學時需要慎重。
兒童長大的過程,是一個由自然人變成社會人的過程。這個過程有兩個特點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是群體性。孩子離不開夥伴,再好的父母都代替不了夥伴的作用。第二是實踐性。孩子是在體驗中長大的,不是在說教中長大的,這種體驗包括同伴交往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