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習慣決定孩子一生

怎樣矯正不良習慣

字體:16+-

在培養好習慣的同時必然要矯正不良習慣。麵對孩子,我們會發現他們有很多壞習慣:學習不好的孩子往往是學習習慣不好;品德有問題的孩子,可能是品德習慣不好。怎麽辦?

我們來重溫一下烏申斯基的話:神經體不僅可以有天賦的反射,而且在活動的影響下也有掌握新的反射的能力。經過教育,經過培養,人是可以形成新的習慣、新的反射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訓練來矯正孩子們的不良習慣。

矯正不良習慣一定要有科學的態度和方法。例如,廣東一位老先生性子比較急,聽說21天可以養成一個好習慣,就讓孫女改正不良的閱讀習慣,可是30天也未見效,於是便懷疑專家的理論。根據美國學者的研究發現,一種行為重複21天隻是初步養成一個習慣,但這個習慣並不穩定,需要90天的重複才會形成比較穩定的習慣。即使養成了穩定的習慣,如果條件改變了,習慣還會有變化。因此,習慣培養的特點是堅持堅持再堅持。

我再給大家講一個更具體更值得借鑒的故事:兒童教育專家高壽岩女士介紹的好經驗——如何改掉孩子寫作業拖拉的習慣。

梓豪是小學5年級的學生,有個不好的習慣:寫作業拖拉。明明是快則半小時,慢則1小時的功課,他每天都能寫3個小時以上。母親很傷腦筋。

梓豪的外公是教師,暑假時給梓豪補課,他發現梓豪反應快,但是不專心,往往寫幾分鍾就起來東走西走,每小時至少五六次以上。為此,母親想出了各種辦法,專門抽出時間陪梓豪寫作業。梓豪每寫幾個字必須圍著屋子溜達一圈,即使有時候在母親的強壓下不能起身,勉強寫作業,可是母親隻要一離開房間,梓豪立刻我行我素。母親不能每天都專門陪讀,所以梓豪的毛病一直沒有改掉。

梓豪寫作業已經長期養成不能專心的習慣,要他寫作業不起來走動實在不容易。兒童的不良行為,若是屬於初犯,可以運用忽視、不直接作反應的方法來削弱。但事實上,真正初犯就被注意到的不良行為很少,多數是出現好多次以後才被發覺。這些長期塑造而成的行為,父母或教師發現的時候,已經相當牢固。可是一般父母或老師往往忽略這項關鍵因素,恨不得馬上改善。因此,會把兒童所要改善不良行為的標準定得很高,很嚴格,就會造成雙方對立的尖銳形勢。在麵臨此種情形時,運用區別強化的策略非常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