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歲那年,敬一丹永遠記住了媽媽的一句話:“享福不用學,吃苦得學啊!”
沒過多久,苦日子來了,當時家住哈爾濱市鬆北區的敬一丹,在“**”期間,一家6口被分在四個地方。爸爸、媽媽和姐姐分別去了三個地方,敬一丹和兩個弟弟則留在哈爾濱繼續上學。
媽媽臨別前,給女兒找來幾塊碎布,剪了幾個三角口子,一邊手把手地教敬一丹縫補丁、釘紐扣,一邊放慢聲音對女兒說:“以後,你就是這個家的老大了,要照顧好兩個弟弟。”
從那個時候起,敬一丹就“接手”了這個家。媽媽的話時時回響在耳邊。正值青春年少,敬一丹就學會了替自己和弟弟縫補衣服。因為東北的冬天特別寒冷,她又逼著自己學會了做棉衣棉褲、縫手套、納鞋底。
少女時代,畢竟愛美,即使在艱苦的歲月,敬一丹也琢磨著學會了繡花。她在枕頭上繡了幾朵**,美其名曰:“戰地黃花分外香。”
許多事情,都得自己去做。有些事力不從心,為了不讓“要是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會有多好”的想法分心,敬一丹便在自己的書包上用絲線繡上雷鋒的頭像,在一旁用紅絲線繡上毛主席的手書體“為人民服務”。
敬一丹背著這個書包去學校上學時,引來了許多小夥伴羨慕的眼神。
這些是穿戴,隻要凍不著就行,日常生活中的吃怎麽辦呢?照顧兩個小弟弟,還有自己,這位13歲的少女還要學會與各種布票、糧票打交道。像這樣的日子長了,敬一丹就不再覺得苦,正像媽媽所說,她學會了如何吃苦,苦不再是苦,而體會到了獨立生活和照顧兩個弟弟的快樂。
多年以後,已經功成名就的敬一丹依然故我,保持著最初的樸實和本性。雖然如今超市已經有各式各樣的拖把,敬一丹依舊喜歡用舊布條紮拖把。每一次,她都會在勞動中獲得一種簡單的快樂與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