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年,居裏夫人出生在波蘭華沙一個最普通的家庭,原名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是家裏5個子女中最小的。她的父親是一名物理學教授。受到父親的影響,居裏夫人很小的時候就對科學實驗有了興趣。然而,她歡樂的童年非常短暫,因為她還不滿10歲時,媽媽就因為得了嚴重的傳染病去世了。
居裏夫人在這樣的艱難處境中,決心為夢想奮發圖強。這也磨煉了她堅強的性格,為了實現遠大的夢想,她什麽樣的苦都能吃。
後來,她在父親和姐姐的幫助下,來到渴望已久的巴黎求學。每天,她乘坐1個小時馬車,是最早一個來到教室的學生,她選擇離講台最近的座位坐下。為了節省時間,便於集中精力學習,入學4個月之後,她從姐姐家搬了出來,在巴黎大學理學院附近租下了一所住房的頂閣。這個閣樓裏既沒有火,也沒有燈,更沒有水,不過屋頂上開了一個小天窗,依靠這個天窗,屋裏有了一丁點兒的光明。此時的居裏夫人已經很滿足了,現在她可以全身心撲在學習上。清苦的生活,讓她日益消瘦,然而日益接近現實的夢想讓她深感心靈的充實。
後來,因對放射性元素鐳和釙的發現,居裏夫人兩獲諾貝爾獎: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功成名就被譽為“鐳的母親”的居裏夫人,喜歡清淨,生活簡樸,半隱居在巴黎郊區專心做自己的實驗。所以,采訪居裏夫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1920年5月的一天,美國記者麥隆內夫人費盡周折,終於在實驗室裏見到了居裏夫人。在麥隆內夫人的印象中,眼前這位科學巨人,在她異常簡陋的實驗室裏給人的是端莊典雅的印象。
此時,鐳的發現已過去18年,它當初每克的價格曾高達75萬法郎。這位美國女記者因此推斷,僅憑此項專利技術,居裏夫人應該早已是億萬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