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每個孩子都可以不平凡

第二章 有遠見的父母,才是孩子真正的起跑線!

字體:16+-

央視播出的紀錄片《零零後》,展現了一群2000年以後出生的孩子。十年前,他們被父母送入同一所幼兒園,十年間,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在不知不覺間就把孩子變成了今天的樣子:追求完美、努力給孩子最好教育的媽媽,孩子卻經不起失敗,坦言自己是“被逼著成長”;努力培養孩子手足情卻不得法的家長,孩子最終成了叛逆的“問題”少女,直言自己“並不理解手足之情”;尊重孩子內向天性、順其自然的家長,孩子依舊內向,雖也學會了如何和朋友相處,但依舊從容表達“我享受內向的狀態”。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資深教授戴維·珀金斯在自己的《為未知而教,為未來而學》一書中指出:孩子即將麵對的世界是靈活多變的,兼具未知與已知。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傳遞“已經打開的盒子”裏的內容,更應該培養學生對“尚未打開的盒子”和“即將打開的盒子”中的內容的好奇心。

一言以蔽之,教育要站在未來看現在,教育不光是讓孩子為現在的世界做好準備,更應該盡量幫助他們為看不見的未來做好準備。

因此,我們必須思考的問題是:教育的成功,到底應該用什麽來衡量?這一切,隻有時間知道答案。而且,這個時間很長,長到是孩子的一生。時間會告訴我們兩個最重要的答案:

第一,孩子的一生是否幸福。如果他們在離開這個世界前,覺得自己是幸福的滿足的,我們的教育就是成功的,雖然,我們看不到那個時刻。顯然,成績、學校、工作,都無法決定孩子將來是否能幸福。因為幸福,不光是一種感覺,更是一種能力,我們的孩子需要學會理解幸福、追求幸福、把握幸福,這才是關鍵。

第二,孩子的一生是否價值最大化。這裏的價值,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而是孩子能否發揮所長,為家庭、集體、社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如果我們培養了很多奧數世界金獎,但最終很少有人成為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如果我們的孩子將來掙錢很多,但卻從來不懂什麽叫回饋,那我們的教育一定是失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