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下限製
從孩子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讓他知道,這個世界是有很多限製的。麵對環境的限製,訓練孩子把自己的意願順應環境做出調整,並教導孩子要遵守規矩,比如看電影時,到精彩處很想與媽媽交流,但不可以大聲說話,可以輕聲跟媽媽示意或者用眼神、動作等交流,以免影響他人。這樣會幫助孩子在長大後麵對社會種種限製時,有足夠的定力適應。
●延遲滿足
除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外,對孩子的需求不一定要即時滿足,比如孩子要媽媽幫忙做手工,而媽媽正在忙家務,就不必立刻跑過來幫忙,而是告訴他“等媽媽把手洗幹淨”“五分鍾以後我就過來”,這樣來幫助孩子學習忍耐。
●大孩子做榜樣
大人說的道理,對孩子而言,有時未免太艱澀,倒不如舉一些孩子熟悉或親近的人,特別是稍大一點的孩子作為例證。比如當孩子不肯自己睡覺時,可以說表哥就是自己睡覺的,不要媽媽陪。小孩子對大孩子的行為,都比較重視,並喜歡模仿,那就給他個“偶像”,幫助他通過對“榜樣”的學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跟孩子談感受
孩子往往不善於表達感受,父母應該告訴他什麽情況下會憂愁、恐懼、開心,盡量豐富孩子表達喜怒哀樂的形容詞,並經常問:“今天心情怎麽樣?”“是開心還是煩惱?”讓孩子自己找個詞來形容,幫助孩子認識和了解自己的情緒。
●讓孩子承擔後果
孩子不聽父母的意見,堅持要做一些事,父母在沒有危險的大前提下,不妨讓他試,由他承擔行為的後果。一個很重的袋子他就是提不動,非要用涼水衝澡就會冷得受不了……孩子從中會意識到,每個人都得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幫助孩子培養責任感。
●小孩也有發言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