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父母改變 孩子改變

鐵是鐵,鋼是鋼,不要“恨鐵不成鋼”

字體:16+-

因為疼愛,所以慈悲。生而為人,從來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個生命都蘊含著神秘性和不可知性。陪伴孩子成長,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父母很生氣地對孩子說:“我對你,真是恨鐵不成鋼!”其實鐵是鐵,鋼是鋼,這個鐵是沒辦法變成鋼的,而且鐵有鐵的價值,你也不要把它變成鋼,可能鐵好不容易變成鋼也是廢鋼,也是派不上用場的鋼。教育中有不少悲劇就是“恨鐵不成鋼”造成的。安徒生童話中的“醜小鴨”最後變成白天鵝,最重要的不是靠勤奮刻苦,而是它本來就是一隻小天鵝,隻不過生於鴨子窩裏,被人誤以為是一隻醜小鴨。反過來我們也可以說,如果我們的孩子就是一隻醜小鴨,我們也應該努力幫助他成為健康的醜小鴨、快樂的醜小鴨。

作為父母,理解孩子一定是放在第一位的工作。理解了才有同情,才有慈悲,才有勇氣,也才有以無限熱情接納孩子的信念。

從太太懷孕開始,我思考最多的是這樣的問題,就是你要用無限的熱情和期待,你要用無限的信任與關懷,你要用無限的細致與感恩去接納來到這個世界上,你唯一的一個孩子,哪怕他很笨拙,你都要努力使他成為笨拙而又快樂的人,哪怕他發展很遲緩,你也要有信心和耐心一步一步地幫助他、鼓勵他、關懷他。做一個父母也就是做一件不容易但最應該做的事情,即使別人做不到,你做到了,你就給了孩子更多的希望。父母用心多一點,孩子就可能勝人一籌。孩子是我們心頭的肉,是我們生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不珍愛孩子的父母是不存在的,隻是關愛的方式不同罷了。19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海倫·凱勒,雖身患殘疾,可她依然憑借鋼鐵般的意誌戰勝了種種困難,實現了人生的價值轉換,她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深刻地表達出其對“人在臨死前該如何度過”之類問題的強烈興趣。在父母的關愛下,“過好每一天,珍惜眼前的一切”,這一簡單信念促使她更熱愛生活、敬畏生命。她說,第一天要看看那些善良的人們如何延續友情,“我還要讓我的目光停留在一個嬰兒的臉上,以便我能捕捉一種熱切期望的純美的視覺,這是個人意識到生活帶來的衝突之前的天真無邪的美的視覺”;第二天要看看太陽喚醒大地的美麗景觀並“努力通過人類的意識來探究人生的靈魂”;第三天要看看平凡世界中新的愉悅與生活。她的殘缺反而促成了她的不平凡,這是教育的奇跡,並對正常孩子的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