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感知前庭平衡主要靠內耳裏的橢圓囊、球囊和三個半規管,小腦中的古小腦部分掌管著個體的機體平衡。兒童的前庭平衡覺是先天在母體內初步形成的,出生後的被抱、被搖晃和自己翻身、抬頭、爬行、走動等使前庭平衡覺得到進一步加強與鞏固,為個體的視、知覺中的空間關係發展奠定了基礎。
胎兒在母體內是懸浮在羊水中的,母親的運動會導致胎兒的臀部等部位接觸到胎盤的內壁,從而使胎兒產生一種不舒服感。胎兒感受到姿勢發生變化後,會本能地設法調節自己的身體,以使自己保持懸浮狀態。胎兒的這種運動是其前庭平衡覺、觸覺學習的基礎。
母親懷孕期間運動不足、保胎、胎兒胎位不正、羊水過多等,都會導致胎兒前庭平衡機能發育遲緩。
(1)胎位不正。胎位不正的胎兒本來其前庭平衡就沒有正確定位,空間、方位等處於混沌或錯覺之中,是典型的先天不足。
(2)母親孕期運動不足。保胎的母親往往由於害怕運動後產生激烈反應導致流產,因此常常拒絕運動,胎兒在母體內所得到的刺激相對有限,導致胎兒前庭平衡係統和觸覺係統先天不足,感覺運動統合失調表現明顯。
(3)羊水過多。羊水過多的母親,盡管自己運動較多,但由於胎兒在更多的羊水保護中,很難有機會接觸胎盤內壁,導致胎兒失去諸多必要的觸覺和前庭平衡覺學習機會,誘發感覺運動統合失調。
(4)兒童早期運動不足。兒童早期活動不足、爬行不夠也會導致前庭平衡失調。兒童從仰臥向俯臥過渡的過程,是練習頸部肌肉的過程。兒童在抬頭的過程中,視野由過去的仰視到俯視完全發生了改變,有的甚至旋轉了180度,這對形成和發展兒童的空間知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視野的改變刺激兒童探索新奇世界的欲望,兒童不斷地抬頭促使頸部肌肉不斷地發展,而頸部肌肉的發展又是個體保持頭部平衡的前提,頭部的平衡又是個體前庭平衡覺發展的前提。兒童抬頭機會越多,前庭平衡覺發展的可能性就越大,空間知覺就會發展得越好。兒童在學會坐、立、爬行的過程中,前庭平衡覺和空間知覺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感覺(視覺和前庭平衡覺)與運動之間實現了最充分的統合。實踐證明,翻身、抬頭越好,爬得越多、越好的兒童,在後天的學業發展過程中出現問題的可能性越小;反之,沒有爬過的兒童,後天學業困難會越多——前庭平衡問題導致感覺運動統合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