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還有性別之分嗎?
當你這麽說的時候,你身邊的很多故事媽媽表示反對,她們都不主張書分男女。你觀察到,她們骨子裏都有些女權主義傾向。可是男女本來就是有區別的,這是從進化之初就決定了的,所以《裸猿三部曲》的作者還專門寫了《裸男》和《**》。回到閱讀這件事,一般來說,作為一個童書寫作者,在寫作時鮮見要把自己的作品預設成隻給男孩子看或者女孩子讀的,也就是說,在其源頭其實並不具備性別之分,處於下遊的閱讀行為本身自然也不會存在男女讀物之說,沒人會限定某本書隻給男孩子看,謝絕女孩子讀的,反之亦然。雖然民間有“少不讀西遊,老不讀三國,男不讀水滸,女不讀紅樓”之說,但這顯然隻是一種強硬的主觀訓導,對性別閱讀並沒有正向的引導意義。
既然一本書在誕生之初,並沒有假定男女之分,為什麽現在還要提出性別閱讀的概念呢?
有一首英文兒歌這麽唱道:“小男孩是什麽做的?青蛙和蝸牛,還有狗尾巴草,小男孩兒就是用這些做的。小女孩是什麽做的?砂糖和香料,還有一切美好的東西。小女孩兒就是用這些做的。”這些都很生動貼切地展現了男孩與女孩的不同,詩意而童真地體現了人的自然屬性。現代社會,隨著中性人的說法開始興起,性別的區分確實出現了一些錯位,尤其是一個孩子在他的成長曆程中,與女性相伴的時間和概率遠遠超過男性,在家是由母親撫養,在校從幼兒園到小學乃至初中,幾乎都是女老師,成長過程中男性的缺席對於一個男孩來說,會帶來很多問題。所以,很多人都驚呼現在的男孩子缺乏陽剛之氣偏多陰柔之美,發起了諸如“拯救男孩”“父親參與力”等活動,這樣的努力極具現實意義。
與此同時,伴隨著陰盛陽衰,女孩子往往成為一個班級的強勢群體,追逐打鬧的夥伴遊戲裏,總是男孩子在前麵跑女孩子在後麵追。因為女孩發育早於男孩,從學習成績來說,普遍優於男孩,班級的話語權也因此往往集中在女孩子身上,以至於“暴力女”“男人婆”等稱謂不斷成為現代女孩子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