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走進共和:日記所見政權更替時期親曆者的心路曆程

第一節 樹倒猢猻散

字體:16+-

好不容易熬得布政使的實缺,躊躇滿誌地趕赴湖南上任的鄭孝胥,抵達任所長沙才剛剛三天,就接到湖廣總督瑞澂的密電,因為內閣要重新厘定外省官製,請各省派員到京,以備谘詢,瑞澂希望鄭孝胥代表其前往應對。鄭孝胥複電表示宜抱定前奏“中央集權,各省分權,邊省全權”的政策,專委李宣龔一行即可。在瑞澂的堅持之下,鄭孝胥隻得勉強答應北上。他於閏六月廿五日(8月19日)啟程,廿七日抵達漢口時,四川反對鐵路國有的風潮漸起,“渡江謁莘帥,示川路諸電。王人文附和川人,抗拒國有之舉,趙爾豐為之代奏。川人益橫,欲逐李稷勳。莘帥與午帥會奏:請飭川督懍遵前旨。而廷旨甚怯,實不擔責任也。莘帥奏飭李稷勳勿停路工,而令宜昌禁開會、止暴動,乃漸定。”[4]

讓鄭孝胥始料不及的是,這些波瀾隻不過是川路風潮驚濤駭浪的前奏。作為鐵路督辦大臣奉命帶隊入川的端方擬請鄭孝胥為川漢、粵漢鐵路總參讚,鄭孝胥則希望端方用其獻策,而不必加以參讚之名。到京後,鄭孝胥繼續與載澤、盛宣懷等人談統一國庫及理財行政分科之法,商議對付四川抗路的辦法,積極出謀獻策。盛宣懷對鄭孝胥表示:“北京少公不得,湖南想可不往。”(1340)而奉旨督川的端方也力邀鄭一同入蜀。鄭孝胥雖然推辭,卻獻計“蜀事似宜嚴拿罷市罷課之主動者,俟平靜後,從寬辦結”。(1342)

鄭孝胥不願入蜀,當然是不想趟此渾水,而托詞一方麵是認為外官製關係全局,願竭其所見,終始其事,另一方麵,覺得蜀本無亂,不必勞師動眾。可是此時蜀亂已成,鄭孝胥聽來訪的趙熙言鄧孝可、蒲殿俊等人被拘,求其緩解,遂致電端方,告以川路諸人各有隱情,似宜保全,以為轉圜之地。而端方卻內心方寸大亂,畏縮不前。鄭孝胥心知不妙,致函盛宣懷:“竊見午帥內懷疑怯,智勇並竭,如強遣之,必至誤事。請公切言於中樞,日內須速另籌辦法,萬勿大意。亂本易了,措置失宜,或釀巨禍。王、趙已誤於前,政府複誤於後,則蜀事敗矣。”(1344)這一次鄭孝胥倒是不幸而言中。當日清廷加派岑春煊赴川,鄭孝胥又和盛宣懷商議辦法,電告岑“宜乘商輪直赴宜昌,換輪入重慶。派兵直修電線,通至成都,一麵用告白解散亂黨。不過一月,亂可定矣。”(1344-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