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然進入民國,一時間最難以適應的人群當屬前清的大小官員。一方麵,退位的小朝廷依然存在,而且正式受到民國政府的優待,各種衙門機構暫時還在虛應故事,許多實官尚未解除與清朝的關係,至少形式上仍然是清朝的臣子。即便後來各衙門陸續被民國政府接收,小朝廷仍然保持了一些機構。另一方麵,清王室早已自顧不暇,除少數近臣外,為數眾多的內外大小官員不可能繼續賴以為生,即使不讚成共和,也要設法在民國政府之下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如果刻意立異,以自高身價,還不免有矯情之嫌。[16]
清廷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右)、那桐
民初改元,曾任皇族內閣協理大臣、解職後又出任弼德院顧問大臣的那桐於舊曆新正初一即表明:“此後遵照臨時大總統袁通告,改書陽曆。”[17]不久,弼德院撤銷,那桐以病向總統辭去稅務處督辦之職,並且搬到天津德租界居住。7月11日,那桐中風偏癱,行動不便,連日記也隻能口述。他對民國政府平息滿漢意見、保護旗人公私財產的政策頗為讚賞,對孫中山也尊稱為先生,五族共進會以及皇族公宴孫中山,都是借那桐的京宅西院。賦閑的那桐生活平淡,除了看戲、應酬、吃飯外,間中偶爾回北京一趟。他在天津英租界的孟家莊建造房屋,並於1913年1月遷入新居(701-731)。或許由於那桐很少參與政治活動,與清王室的關係僅限於禮儀,抗戰期間,國民政府不知其已於十餘年前故去,還擬予以表彰,以正風氣,以免前清親貴被偽組織拖下水。
另一位皇族內閣的協理大臣徐世昌,原是北洋集團的核心人物,又是袁世凱政權的重要推手。皇族內閣解散,他被解除協理大臣之職,改任軍諮大臣,加太保銜。在清朝與袁世凱之間,徐世昌既要幫袁世凱的忙,又不願公開失了對清朝的禮。壬子新正,他淩晨四點半就起床,“入直,蒙恩賞八寶荷包。召見,謝恩,又蒙麵賞荷包,行賀年禮。趨詣皇極門外隨皇上朝賀皇太後,又趨詣乾清宮朝賀皇上”。[18]此後他每日照常入直,隔日侍毓慶宮,回寓後辦或談公事,看書、寫字、會客、應酬,也常常會見袁世凱,與之深談。至於所擔任的新舊兩朝各項事務,則逐漸辭去。如向袁世凱辭去津浦鐵路之事,向清室辭去太保等銜。5月間,曾請假回河南汲縣省親,詳細記錄所到之處,所見之人,所辦之事,前後曆時近一個月。歸途又轉赴山東,遊覽泰山、孔府林廟、嶗山等地,察看棗莊中興煤礦和津浦路外,主要是到青島置地購房,為移居做準備,並訪晤了聚居於此的前清官員和德國人衛禮賢。6月中旬才回到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