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同報社的同人中,不僅一般性地倡導“五族大同”,其核心人物滿族人烏澤聲、穆都哩等還根據日本學者高田早苗的民族要素觀(即分民族要素為同一的言語;同一土地住所、生活職業及共同政治之下;同一宗教;人種之混同),甚而分析指出,滿漢並非為兩個民族,實際上為一個民族。因為民族與種族不同,它是“曆史的產物也,隨時而變化,因世而進化……故民族以文明同一而團結,而種族則以統一之血係為根據,此民族與種族又不可不分也”。由此出發,他們認定“滿漢至今日則成同民族異種族之國民矣”;[135]或言:“滿漢處於中國,久為精神上之混合,文化之陶鑄,風俗上之浸染,政治上之團結,已成一民族,而不可分為兩民族。且隨社會之演進,已由民族進為國民,隻有兄弟同胞之親愛,絕無民族離貳之惡情。所謂排滿排漢,不過無意識者浮言邪說,不足以為我滿漢同胞之代表。”[136]與此同時,他們還強調,不隻滿漢如此,實際上整個“中國之人民,皆同民族異種族之國民也”,“準之曆史之實例,則為同一之民族,準之列強之大勢,則受同一之迫害,以此二端,則已足係定其國民的關係矣”。[137]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民族”乃是區別於“種族”,建立在統一而平等的現代“國民”政治身份基礎上的文明融合體和命運共同體。正是以此一“民族”認知為理論基礎,他們才得出全體中國人為“一個民族”的結論。可以說,這一認識實際成為現代中華民族觀念的重要來源之一,具有特別重要的思想史意義。
這種既強調共同的曆史文化聯係,又強調平等的現代“國民”政治身份以及受列強壓迫之共同的現實命運,並以此來論證當時中國各族人民已為同一現代“民族”的觀點,已開30多年後顧頡剛、蔣介石有關“論斷”之先河,但卻比他們似乎更了解英法美現代“民族”(nation)概念的政治內涵(此點我們在後文還會進一步談到)。正是基於這一認識的緣故,《大同報》第4號附登《中國憲政講習會意見書》中,竟多次徑稱“我漢、滿、蒙、回、藏四萬萬同胞”。[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