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孫龍略傳 《呂氏春秋》說公孫龍勸燕昭王偃兵(《審應覽》七),又與趙惠王論偃兵(《審應覽》一),說燕昭王在破齊之前。燕昭王破齊在西曆紀元前284至前279年。《戰國策》又說信陵君破秦救趙時(前257年)公孫龍還在,曾勸平原君勿受封。公孫龍在平原君門下,這是諸書所共記,萬無可疑的。所以《戰國策》所說,似乎可靠。依此看來,公孫龍大概生於西曆前325年到前315年之間。那時惠施已老了。公孫龍死時,當在前250年左右。
此說和古來說公孫龍年歲的,大不相同。我以為公孫龍決不能和惠施辯論,又不在莊子之前,《莊子》書中所記公孫龍的話都是後人亂造的。《莊子·天下》篇定是戰國末年人造的。《天下》篇並不曾明說公孫龍和惠施辯論,原文但說:
惠施以此為大觀於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此下紀辯者二十一事),……辯者以此與惠施相應,終身無窮。桓團、公孫龍,辯者之徒,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
此段明說“與惠施相應”的乃是一班“辯者”,又明說“桓團公孔龍”乃是“辯者之徒”,可見公孫龍不會和惠施辯論。此文的“辯者”乃是公孫龍的前輩,大概也是別墨一派。公孫龍最出名的學說是“白馬非馬”、“臧三耳”兩條。如今這兩條都不在這二十一事之中。可見與惠施相應的“辯者”,不是公孫龍自己,是他的前輩。後來公孫龍便從這些學說上生出他自己的學說來。後來這些“辯者”一派,公孫龍最享盛名,後人把這些學說籠統都算是他的學說了(如《列子·仲尼》篇)。我們既不知那些“辯者”的姓名(桓團即《列子·仲尼》篇之韓檀,一音之轉也),如今隻好把《天下》篇的二十一事,和《列子·仲尼)篇的七事,一齊都歸作“公孫龍及其他辯者”的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