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在西方發現陳寅恪:中國近代人文學的東方學與西學背景

第二節 哈佛園中多英傑

字體:16+-

寅恪先生在哈佛時,讀書甚多,按照吳宓《空軒詩話》中的說法,“在美國哈佛大學得識陳寅恪。當時即驚其博學,而服其卓識,馳書國內諸友謂:合中西新舊各種學問而統論之,吾必以寅恪為全中國最博學之人。”而寅恪回國後,很快聲譽鵲起,主要因為他是當時罕見的掌握多種西域語言文字的中國學者。不過,寅恪在哈佛時卻並非校內明星。這裏並非想將他和其他同學進行簡單比較高下,而是從橫向角度來看同時代哈佛中國學生在哈佛的生存狀況,其實有一部分中國學生在哈佛眾多外國留學生中表現相當突出。

當時在哈佛讀書的中國學生不算多,隻有數十人。根據1919年3月7日出版的哈佛校報,當時哈佛學院錄取的外國本科學生僅二十人,中國學生最多,一共九人,加拿大有六人,其他日本、巴西、玻利維亞、法國、埃及各一人而已。根據1919年《哈佛大學名錄》,參加中國同學會的人數是四十六人,大多是研究生,有些可能是旅美華僑。而根據1920年2月12日出版的《哈佛校友通訊》,當時全美大約有六千六百位外國留學生,主要來自日本、中國、拉美。其中哈佛約有兩百名外國留學生,中國學生最多,共五十三人,其次是日本學生,三十八人。但日本同學會更為活躍,經常邀請部分中國同學去布魯克斯學生宿舍(Brooks House)參加每月一次的喝茶活動。當時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日本占據了原屬德國的青島租界,引發了五四運動。在哈佛校報上也出現中國留學生的投書,抗議巴黎和會對山東問題的處理[58]。考慮到這一國際背景,日本留學生似乎比較小心處理兩國留學生之間的關係,避免激怒中國留學生,試圖息事寧人,安撫中國留學生。哈佛校內對這些人數日益增多的外國留學生也較以前重視。1919年5月1日校報報道校學生會將首次接納一至兩名留學生代表。1919年10月時哈佛曾舉行麵向全校外國留學生的招待會,當時有75人參加[59]。我們尚不清楚寅恪、吳宓、湯用彤等人是否到場。